资讯频道
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
山东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试行)
特种装备网 发布时间:2017-08-20
分享到:

山东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试行)

鲁政办字〔2016〕221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山东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省公安机关辅警职级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山东省公安机关辅员招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2月9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确保依法合理使用警务辅助力量,保障警务辅助人员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警务辅助人员在公安工作中的协助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等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警务辅助人员,是指依法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辅助性警务职责、纳入警务辅助人员用人额度、经费保障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由公安机关管理使用、不具有人民警察身份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警务辅助人员的招聘、履行职责、权利、管理、保障等适用本办法。

签订聘用合同的警务辅助人员招聘、权利、管理、保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警务辅助人员统称辅警,按照辅警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实行分类管理,划分为勤务辅警和文职辅警。

第五条辅警不具备执法资格,应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指挥和监督下开展辅助性工作。

辅警协助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受法律保护,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履行职责行为后果由所在公安机关承担。

第六条各地辅警用人额度应当与当地社会治安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地域面积、警力配备情况和公安工作实际需要等相适应,一般不得超出本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总量,具体配备标准由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审批。

第七条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公安机关主要负责辅警招聘、管理和使用工作,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因公(工)死亡后符合烈士评定条件的辅警烈士评定及烈属抚恤工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辅警经费保障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指导辅警招聘、薪酬确定和落实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

第八条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主管全省的辅警管理工作,各市、县(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辖区内辅警的管理工作,上级公安机关指导、监督下级公安机关辅警的管理工作。

辅警管理遵循“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

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明确本级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负责辅警的管理工作;公安机关用人单位负责辅警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职责、权利与义务

第十条勤务辅警负责协助公安机关执法岗位民警开展执法执勤和其他警务活动。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预防、制止违法犯罪活动;

(二)协助开展治安巡逻、治安检查以及对人员聚集场所进行安全检查;

(三)协助盘查、堵控、监控、看管违法犯罪嫌疑人;

(四)协助维护案(事)件现场秩序,保护案(事)件现场,抢救受伤人员;

(五)协助疏导交通,劝阻、纠正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采集交通违法信息;

(六)协助开展吸毒人员登记和动态管控、戒毒人员日常管理、检查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公开查缉毒品;

(七)协助开展公安监管场所的管理勤务;

(八)协助开展出入境管理服务、边防检查;

(九)参与灭火救援和协助开展消防监督管理;

(十)协助开展社会治安防范、交通安全、禁毒等宣传教育;

(十一)协助记录讯问、询问笔录;

(十二)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带领下驾驶警用交通工具;

(十三)其他可由勤务辅警协助开展的工作。

第十一条文职辅警负责协助公安机关非执法岗位人民警察从事行政管理、技术支持、警务保障等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开展文书助理、档案管理、接线查询、窗口服务、证件办理、信息采集与录入等行政管理工作;

(二)协助开展心理咨询、医疗、翻译、计算机网络维护、数据分析、软件研发、安全监测、通讯保障、资金分析、非涉密财务管理、实验室分析、现场勘查、检验鉴定等技术支持工作;

(三)协助开展警用装备保管和维护保养、后勤服务等警务保障工作;

(四)其他可由文职辅警从事的工作。

第十二条辅警不得从事以下工作:

(一)国内安全保卫、技术侦察、反邪教、反恐怖等工作;

(二)办理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

(三)案件调查取证、出具鉴定报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四)执行刑事强制措施;

(五)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六)审核案件;

(七)保管武器、警械;

(八)单独执法或以个人名义执法;

(九)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由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从事的工作。

第十三条辅警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获得履行职责必要的工作和劳动保护条件;

(二)获得工资报酬,享受法定福利、保险待遇;

(三)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

(四)对所在单位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依法对侵害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四条辅警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安机关的管理制度;

(二)保守国家秘密和警务工作秘密,按照授权使用公安信息系统,保证公安信息网络安全;

(三)服从公安机关的管理,听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指挥,不得超越职责范围履行警务活动;

(四)文明执勤、恪尽职守、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尊重社会风俗习惯;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 招聘

第十五条辅警的用人计划应当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安情况和用人额度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经同级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六条辅警的招聘工作,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在批准的用人计划内统一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招聘辅警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办法。

依照前款规定招聘辅警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公安烈士和因公牺牲公安民警的配偶子女、退役士兵、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和先进个人、警察类或政法类院校毕业生、国有企业下岗分流人员,以及具有岗位所需专业资质或专门技能的人员。

第十八条辅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品行端正;

(三)年满十八周岁;

(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工作能力;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其中文职辅警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特殊、专业警务辅助岗位可以适当降低或者提高前两款规定的条件,但应当在招聘公告中注明原因。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招聘为辅警:

(一)受过刑事处罚或者治安管理处罚的;

(二)因违纪违规被开除、辞退、解聘的;

(三)有较为严重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的;

(四)家庭成员或近亲属被判处刑罚的;

(五)本人或家庭成员、近亲属参加非法组织、邪教组织或从事其他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

(六)其他不适合从事警务辅助工作的。

第二十条招聘辅警,应当按照发布招聘公告、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察、体能测评、体检、政治考核、公示等程序实施。招聘机关应当采取措施,便于公民报考。

根据岗位性质和特点,可以对前款规定的招聘程序进行简化或调整顺序。对专业要求较高的岗位,可以采用其他测评办法。

第二十一条公安机关招聘辅警,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

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新招聘的辅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限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试用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确定职级;试用不合格的,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

第四章 职级晋升

第二十三条辅警按照辅长和辅员两个职级序列实行分级管理。

第二十四条辅长职级由高到低为:一级辅长、二级辅长、三级辅长、四级辅长、五级辅长、六级辅长。

辅员职级由高到低为:一级辅员、二级辅员、三级辅员、四级辅员、五级辅员、六级辅员。

第二十五条辅警职级竞聘、晋升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组织实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绩效优先,注重能力的原则。

第二十六条辅警职级应当逐级竞聘、晋升,并具备拟任职级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工作年限、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

辅长职级竞聘,应当在规定的职数内进行。

第二十七条辅警的职级是确定辅警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

第五章 管理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辅警的岗位责任、教育培训、考核考勤和保密管理等制度,加强对辅警的管理。同时要建立健全辅警退出机制,保障出口渠道畅通。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将辅警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队伍教育培训计划,对辅警开展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提高辅警素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负责辅警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

第三十条岗前培训是对新招聘的辅员进行的入职培训。

岗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60日,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养成教育、基础法律法规、基础警务实战技能、基础公安业务知识和体能、心理行为训练,重点培育辅员的基本职业素养,提高适应公安工作的能力。

经考试考核,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安排其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

第三十一条 定期培训是根据辅警岗位职责要求进行的离岗集中培训。辅警每年参加定期培训的时间不少于7天。

定期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关政策法规、基础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和体能、心理行为训练等,重点培养专业素养,强化知识更新,提高工作能力。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定期对辅警的工作绩效、遵章守纪、教育培训等情况进行考核。

第三十三条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

考核结果作为职级升降、奖惩以及续订、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依据。

第三十四条辅警在协助开展警务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

(二)涉及本人近亲属利害关系的;

(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警务辅助活动的。

前款规定的回避,由所属的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决定。

第三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公安机关投诉举报辅警涉嫌违法违纪的行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受理和反馈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依法处理针对辅警的投诉举报。

第六章 待遇保障

第三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辅警的招聘、工资福利、教育培训、装备配置、服装、奖励、保险、抚恤以及工作运转等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三十七条辅警的薪酬结构、待遇项目由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会同省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规定,具体标准由各地区参照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自行核定,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特殊、专业岗位辅警的薪酬标准应当与所从事的工作相适应。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辅警办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缴存住房公积金。

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组织辅警参加健康查体,并建立健康档案。

第四十条辅警享有的假期和相关待遇,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对在保护公共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等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辅警,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特别优秀的辅警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要给予适当照顾。

第四十二条辅警因工受伤、致残、死亡的,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等有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被评定为烈士的,其家属享受《烈士褒扬条例》规定的待遇。

第四十三条辅警应当配发统一的工作证件,按照规定统一着装,持证上岗,其工作证件、服装式样和标识应当符合公安部相关规定。辅长和辅员的职级标识由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统一确定。

辅警离职时,应当交回所配发的工作证件、服装、标识和装备。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根据岗位工作需要,为辅警配备必要的执勤及安全防护装备,但不得配备或者使用武器。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十六条辅警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参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十七条公安机关对辅警的处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当事辅警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第四十八条辅警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五十条本办法施行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聘用的现有公安机关辅警,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制定过渡考核办法。过渡考核合格的,按程序聘用;过渡考核不合格的,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劳动(人事)关系。

按照《山东省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员管理办法》(鲁公通〔2016〕89号)规定聘用的乡镇交通管理员,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根据本办法划分为勤务辅警或文职辅警,确定辅员职级。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山东省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员管理办法》(鲁公通〔2016〕89号)同时废止,本办法施行前发布的其他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山东省公安机关

辅警职级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辅警职级的设置和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辅警按照辅长和辅员两个职级序列实行分类分级管理。辅长根据工作需要设置,职数不得突破规定的比例限额。

第三条辅长职级由高到低分为:一级辅长、二级辅长、三级辅长、四级辅长、五级辅长、六级辅长。

辅员职级由高到低分为:一级辅员、二级辅员、三级辅员、四级辅员、五级辅员、六级辅员。

第四条辅警职级竞聘、晋升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组织实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绩效优先、注重能力的原则。

第五条辅警职级应当逐级竞聘、晋升,辅长职级在规定的职数内逐级竞聘,辅员职级实行自然晋升。

辅警竞聘、晋升职级应当具备拟任职级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工作年限、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在规定任职资格年限内的定期考核结果均为合格以上等次。

第六条新招聘的辅员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确定职级。直接从高中、中专毕业生中聘用的按六级辅员确定职级;大学专科、大学本科、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按五级辅员确定职级;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按四级辅员确定职级;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按三级辅员确定职级。

第七条辅长职数以辅警用人额度为基数进行核定,不超过辅警用人额度的10%。一级辅长、二级辅长、三级辅长、四级辅长、五级辅长和六级辅长的数量分别按照辅长总职数2%、4%、7%、12%、25%和50%核定。

第八条辅长职级竞聘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组织。

竞聘六级辅长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二)具有2年以上辅员工作经历;

(三)具备担任辅长的其他条件。

竞聘五级辅长以上职级,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竞聘五级辅长,应当任六级辅长3年以上;

(二)竞聘四级辅长,应当任五级辅长3年以上;

(三)竞聘三级辅长,应当任四级辅长4年以上;

(四)竞聘二级辅长,应当任三级辅长4年以上,并获得过县级以上表彰奖励;

(五)竞聘一级辅长,应当任二级辅长5年以上,并获得过市级以上表彰奖励。

第九条辅员职级晋升每年12月31日自然进行。辅员晋升职级,必须达到下列规定年限:

(一)晋升五级辅员,应当任六级辅员3年以上;

(二)晋升四级辅员,应当任五级辅员3年以上;

(三)晋升三级辅员,应当任四级辅员4年以上;

(四)晋升二级辅员,应当任三级辅员4年以上;

(五)晋升一级辅员,应当任二级辅员5年以上。

第十条辅长职级竞聘的一般程序: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负责辅长职级竞聘的组织实施。

(一)制定方案。方案包括考评组人员组成、工作程序、考评内容、考评方式等;考评方式可采用面试、适岗性评估等竞争性选拔方式,由各级公安机关制定具体竞聘方案,经上一级公安机关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方案要充分体现竞争性。

(二)公开报名。凡具备竞聘资格条件的辅警,可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等方式进行报名。

(三)资格审核。各单位对辅长竞聘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核。

(四)组织考评。辅警管理机构统一组织考评,确定拟竞聘辅长职级人选。

(五)公示。对拟竞聘辅长职级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期满后无异议的,逐级报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备案后,予以聘任。

第十一条辅警在竞聘、晋升周期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五级以下辅长(员)可提前1年竞聘、晋升辅长(员)职级;四级以上辅长(员)可提前2年竞聘、晋升辅长(员)职级:

(一)被授予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的;

(二)被评为市级以上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称号的。

第十二条五级以上辅长(员)在竞聘、晋升周期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延迟1年竞聘、晋升辅长(员)职级:

(一)受记过以上处分的;

(二)未参加定期培训或培训考试不合格的;

(三)因请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婚假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享受的假期除外)或因其他个人原因未出勤工作连续超过60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90天的;

(四)其他符合延迟职级竞聘、晋升情形的。

第十三条辅警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合格的,降低一个职级层次,并执行相应的薪酬福利待遇。担任六级辅长(员)职级的延长2年晋升上一职级。

第十四条辅长任期为3年,期满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组织考核。考核合格的重新聘任;考核不合格的,降低一个职级层次安排,担任六级辅长的,改任四级辅员,并执行相应的薪酬福利待遇。

第十五条辅警职级竞聘、晋升工作中的评审材料,由所在单位或部门及时归入辅警本人在公安机关的工作档案。

第十六条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负责辅警职级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规定擅自扩大设置范围、突破职数比例限额、放宽任职条件的,不予备案;已经作出的决定一律无效,由上级公安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予以纠正,并按规定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作出处理或处分。

第十七条本实施细则所称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

第十八条经过渡考核合格的现有公安机关辅警,根据《山东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及本实施细则的规定,依据从事辅警的工作年限确定辅员职级。

现有乡镇交通管理员,依据前款规定确定辅员职级。

辅警在公安机关的工作年限连续计算。

第十九条本实施细则由山东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实施细则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

山东省公安机关

辅员招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我省公安机关辅员招聘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签订劳动合同的辅员招聘工作,签订聘用合同的辅员招聘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公安机关招聘辅员,应当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适应岗位需求的标准,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

第四条辅员的招聘工作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在辅员用人额度内按照批准的用人计划统一组织实施。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负责全省公安机关辅员招聘的综合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下级公安机关辅员的招聘工作;负责本级公安机关辅员招聘工作。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和监督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辅员的招聘工作;负责本级公安机关辅员招聘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负责本级公安机关辅员招聘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六条辅员招聘,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公安烈士和因公牺牲公安民警的配偶子女、退役士兵、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和先进个人、警察类或政法类院校毕业生、国有企业下岗分流人员,以及具有岗位所需专业资质或专门技能的人员。

其中,退役士兵和国有企业下岗分流人员应在招聘计划中占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会同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研究确定。

第七条招聘辅员,一般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申请用人计划;

(二)发布公告;

(三)报名与资格审查;

(四)考试考察;

(五)体能测评;

(六)体检;

(七)政治考核;

(八)公示;

(九)签订合同。

根据岗位性质和特点,可对前款规定的招聘程序进行简化或对前款规定的第(四)项至第(七)项顺序予以调整。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制定招聘公告,面向社会发布。招聘公告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招聘单位、招聘职位、名额和报考资格条件;

(二)报名方式方法、时间和地点;

(三)报考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

(四)考试科目、时间和地点;

(五)体能测评、体检的相关标准;

(六)其他须知事项。

第九条招聘特殊岗位辅员,如需调整资格条件,须由本级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提出意见,报上一级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批准,并在招聘公告中注明原因。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特殊岗位辅员的招聘工作,在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监督指导下,由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组织实施。

不得设置与招聘岗位无关的资格条件。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招聘为辅员:

(一)受过刑事处罚或者治安管理处罚的;

(二)因违纪违规被开除、辞退、解聘的;

(三)有较为严重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的;

(四)家庭成员或近亲属被判处刑罚的;

(五)本人或家庭成员、近亲属参加非法组织、邪教组织或从事其他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

(六)其他不适合从事警务辅助工作的。

第十一条报考人员应当向辅警管理机构提交报考申请材料,报考人员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准确。

辅警管理机构根据报考资格条件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报考人员是否具备报考资格,并可视情加入心理评估环节。

第十二条辅员招聘考试可采用笔试、面试的方式进行,对专业要求较高的岗位,可加试专业技能测试或采用其他测评办法。

第十三条辅员招聘考试的内容和标准,应贴合岗位需求,符合实际需要。

第十四条考试成绩及结果通过网站、书面通知等形式向报考人员公布。

第十五条体检、体能测评的项目和标准根据职位需要确定。体检项目和标准由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省卫生计生部门制定。体能测评的项目和标准由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报考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

第十七条政治考核参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政治考核的相关要求进行,重点审查是否具有不得招聘为辅员的情形。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根据报考人员的考试成绩、体测体检、考察及政治考核情况,提出拟聘用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

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第十九条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用人单位应当自公示期满一个月内与聘用的辅员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其中签订劳动合同辅员的劳动合同签订后后10日内向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进行用工备案。

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签订后,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在10日内将聘用辅员名单报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备案;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在20日内将聘用辅员名单逐级报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备案。

第二十条新招聘的辅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限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试用合格的,予以确定职级。试用不合格的,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人员名单,逐级报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备案。

第二十一条辅员聘用工作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各级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受理相关举报,并按管理权限进行处理。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管理权限,由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辅警管理机构视情况分别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辅警管理岗位或者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的用人额度、用人计划和职位要求进行聘用的;

(二)不按规定的资格条件和程序聘用的;

(三)经审批的招聘公告发布后,擅自出台、变更招聘政策,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招聘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

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辅员的招聘工作由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予以监督。

第二十三条从事招聘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调离招聘工作岗位或者给予相应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试题或其他招聘涉密信息的;

(二)利用工作便利,伪造考试成绩或其他与招聘工作有关资料的;

(三)利用工作便利,协助报考人员作弊的;

(四)因工作失职,导致招聘工作重新进行的;

(五)违反招聘工作纪律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四条对违反招聘纪律的报考人员,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取消考试、体测体检、考察、政治考核资格,不予聘用、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等处理。其中,有舞弊等严重违反招聘纪律行为的,不得再报考公安机关辅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本实施细则由山东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实施细则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各民主党派省委。

分享到: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责任编辑:李智慧]
官方微信号:tezhongzhuangbei
立即关注特种装备网官方微信,
第一时间了解行业权威资讯和商机信息!
官方微博:特种装备网
关注我们,了解实时动态,与我们互动!
《特种装备采购指南》DM广告杂志直接投放全国公、检、法、司、安、武警和军队等系统后勤、财务装备、科技等部门及特种装备行业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