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
>
技术文库
>
正文
大型机场航空器应急救援响应速率提升探索
特种装备网 发布时间:2023-02-15
分享到:

近年来,科技为民航赋能,但在技术快速进步的同时,大型机场航空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依然存在信息传递方面的诸多问题。为提升大型机场应急救援响应效率,缩短响应时间,基于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民航公约附件 14- 机场》的要求和建议,本文分析了在应急救援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时间紧迫与环境复杂交错间的矛盾,并针对应急救援响应速率提升提出了基于四方联动机制的应急响应模式,以实现在应急救援处置全过程的速率提升。

关键词:机场应急救援 航空器突发事件 应急响应 联动处置

引言

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是有效应对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避免或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机场正常运行秩序的重要工作[1]。因此,如何提升大型机场应急救援响应效率,已成为民航各级单位高度重视的工作。

而在整个应急救援过程中,无论是最初的突发事件要素传递,还是应急救援指令下达,再到各单位信息共享、协同工作,以上的动作和指令均称为信息传递,也是应急救援响应的关键。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及时准确地发布相关信息,并及时准确地与各参与应急救援单位共享信息,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现场情况,有利于在紧急、复杂的情形下做出正确的决策,根据突发事件实际情况指挥、调度救援资源。

在信息传递链条中,初始信息传递最为关键,本文将着重针对突发事件的初始信息传递效率与方法来研究应急救援响应速率提升的方式。

1 研究意义与现状

1.1 规章标准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 )《国际民航公约附件 14-机场》第I卷《机场设计和运行》(第八版)中[2],9.2.27要求“救援与消防勤务的工作目标必须是在最佳能见度和地面条件下,在不超过3分钟的响应时间内到达每条运行跑道的任一点 ”、9.2.28建议“救援与消防勤务的工作目标应是在最佳能见度和地面条件下,在不超过3分钟的响应时间内到达机场活动区的任何其他部分”,以及其他相应条款均对机场应急救援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中国民航行业标准《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飞行区消防设施》(MH/T  7015-2007)中对于应答消防时间亦有明确要求“在最佳能见度条件和地面畅通条件下,机场消防救援的应答时间不超过3分钟”。

1.2 国内现状

目前国内机场主要按照《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规则》(CCAR-139-II-R1)中“第三章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的要求,搭建了较完善的应急救援体制,形成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各应急救援保障单位”的体制架构,在应急救援实施过程中实施“三级响应、二级指挥”的组织模式。

其中三级响应包括: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将获知的突发事件类型、时间、地点等情况按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程序通知有关部门,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履行应急决策、发布应急救援指令、组织实施救援、统一指挥等职能,救援部门及地面保障部门根据自身的职能或应急指令执行应急任务及相应保障工作。二级指挥即机场运行指挥中心直接对各应急救援实施单位发布指令,救援单位及保障单位根据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安排调度管理的资源执行应急救援任务与保障任务。

就国内大型机场来说,机场应急救援响应初始信息传递主要单位包括空管塔台、机坪塔台、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消防急救四个部门,其中,空管塔台隶属于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机坪塔台为机坪管制从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移交至机场后成立的地面管制单位,同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消防急救一并隶属于机场。在处置突发事件时由机组通过甚高频将信息传递至空管塔台或机坪塔台后,由机场运行指挥中心通过800M对讲机下达应急救援指令,在后续总体协调处置中通过直线电话完成,消防急救部门通过800M对讲机与空管塔台或机坪塔台建立实时联系以完成应急处置。

1.3 国外现状

在通信方面,美国和欧洲机场如达拉斯、法兰克福、伦敦希斯罗等机场均配备具有应急救援频道的甚高频系统,且消防部门配备具有甚高频接收和发送功能的设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机组、塔台以及消防部门均可在甚高频的应急救援频道内进行实时通信;在职责方面,由于应急救援频道的存在,空管部门可以直接向消防部门下达应急救援指令,由消防部门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各项事宜;在语言方面,由于欧美通用英语,消防队员可以和飞行员通过甚高频的应急救援频道进行熟练对话。

1.4 国内外现状对比

通过对比国内外机场在应急方面救援现状,不难发现,国内机场在根据实际运行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组织架构,从而也确定了相应的信息传递模式,但在应急救援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链条直线化、信息传递方式单一、信息传递效率较低等特点;国外机场由于空管塔台可以直接发挥国内机场运行指挥中心下达应急救援指令的职能,且消防部门具有应急救援组织协调和应急救援实施的两部分职能,相比于国内机场管理偏向扁平化,便于应急救援实施开展。

2 大型机场复杂性分析

2.1 位置分散

从宏观层面来看,大型机场大多呈现“多跑道、多消防站”的特点,这也为应急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从机组第一次通报到消防人员到达救援现场不超过“3分钟”的要求和建议对于大型机场来说是一项挑战,较长的出动路线无疑会增加救援力量到场时间;从微观层面来看,四家机场应急救援主要单位物理位置分散,只能通过无线电或有线电话等通讯形式实施应急救援,存在沟通效率较低的问题。若未合理设置消防站点和出动路线,势必造成应急救援响应时间“不达标”,影响应急救援效率甚至造成突发事件局势失控的情况。

2.2 单位职责

《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规则》中明确了应急救援处置过程中各救援单位职责,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在接到空管部门报告后负责突发事件前期处置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空管部门及时了解发生突发事件航空器机长意图和事件情况并通报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消防急救部门按预案要求及机场运行指挥中心下达的指令要求至事发现场进行处置。可以看出,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即指令出口部门,其优点是明确了各单位职责,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各单位各司其职,井然有序。但是这也造成了除机场运行指挥中心之外的非指令出口单位虽然掌握第一手信息但可能会出现“不敢决断”下达救援指令的情况,从而延误应急处置时机。

2.3 多方协调

如图1信息链所示,从传递时间上来看,空管部门与机组消息实时通过甚高频传递,在信息初始通报后由机场运行指挥中心通过电话或800M对讲机向各部门下达指令,一对多的消息传递耗时耗力;从传递工具上看,如果使用800M进行传递,相关方需要长时间高注意力保持守听,一旦错过容易造成信息传递失败或多次重复询问,延误处置时机;从传递内容上来看,仅通过上述方式多层传递信息很可能由于信息复杂而造成要素遗漏;从传递过程上看,在启动应急响应后,消防部门仍需向空管部门协调消防出动路线,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也需根据机组实时向空管部门传递的消息进行后续决策与指令下达,导致信息多层传递,较为繁琐[3]

2.4 构型复杂

与中小型机场相比,大型机场普遍呈现“跑道多、滑行道多、构型复杂”的特点,由旅客运量与起降架次需求为主导,大型机场通常有两个及以上航站楼,且位置分散,这也是导致跑滑结构复杂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跑道运行模式来看,相比于中小机场单跑道运行,大型机场跑道运行模式更加丰富也更加复杂,甚至采用独立平行仪表进近、相关平行仪表进近、独立平行离场以及隔离平行运行四种运行模式混合运行。从航班运行数量来看,大型机场在运行期间,跑滑和机坪上同时有较多的航空器在活动,在应急救援时,消防车辆出动路线与航空器存在冲突,容易造成次生灾害。在复杂的道面构型下,即使设置了多个消防站点,其至机场相关区域内任一点的路径都存在最优解,尤其是对于需要穿越跑道、滑行道的出动路线,在应急救援前置管理中更应该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协调工作,确保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到达事发现场。

3 四方联动机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四方联动机制”模型,通过该模型简化应急救援信息通报流程,提升响应效率。

3.1 机制内容

此机制中“四方”是指:空管塔台、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机坪塔台、消防救援部门。

3.1.1 设施设备

四方联动通话机制中,“四方”均安装联动电话,可以同时进行接听和通话,设备要求包括:发起方提起电话时,另外三方中任意一方在接听前保持振铃;只要有三方仍在通话,保持电话畅通;内通电话须接入录音系统;电话铃声响亮,并区别其他电话铃声。

遇设备故障时报备机场运行指挥中心,由机场运行指挥中心通知四方电话故障情况。

3.1.2 使用规则

四方联动电话是机场应急救援处置信息通报和协调的工具之一。当机场发生航空器及非航空器突发事件启动应急救援时,为提高应急救援信息通报速度,可优先使用四方联动电话,四方联动电话可由“四方”中的任意一方发起。

启动应急救援后,相关单位通信模式由日常模式变更为应急模式,原有通信设备可与四方联动电话配合使用,以提高应急信息传递速度。

四方联动电话接通后,发起方最先进行相关信息通报,接收方对关键信息进行复述确认,任何一方对关键信息有疑问,应在四方联动电话内进行确认,按照上位规章要求,其中航空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响应等级由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发布。

四方联动电话通话中,空管塔台、机坪塔台应明确提供消防救援部门快速通过而停止运行的区域。消防急救部门按规定的路线快速通行,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应加强观察,主动避让航空器。

3.2 分级响应

根据《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规则》要求,航空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响应等级分为紧急出动、集结待命、原地待命三种,相应地,作为航空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处置信息通报和协调的工具之一,四方联动电话具有分级响应和指挥的功能,在各单位接收到不同等级的应急救援响应后按照各突发事件相应预案开展应急救援。

3.3 约定路线

目前国内大型机场机坪区域管制权限已经逐步从空管塔台移交至机场,因此在该机制制定时,应分别对跑滑区域与机坪区域制定应急救援时消防优先采用至目的区域的最优路线。

3.3.1 进入跑滑区域路线

跑滑区域为空管塔台管制范围。按照就近原则,为确保救援力量出动过程中所行驶路线最短,在四方联动机制中一旦机场运行指挥中心下达紧急出动指令,空管塔台将按照联动机制要求合理调配航空器避让,按照既定路线保障救援力量出动,又避免与航空器发生冲突。如可以从消防站出发,通过滑行道或应急服务车道直接到跑道,然后沿跑道快速赶至事发地点。

3.3.2 进入机坪区域路线

机坪区域为机坪管制范围。与跑滑区域相同,结合机坪区域结构与消防站点设置位置提前应制定好紧急出动路线,确保救援力量能从消防站点以最短路径、以最快速度到达机坪区域的任意位置,不与地面航空器发生冲突。机场运行指挥中心下达紧急出动指令后,机坪塔台调配航空器确保消防救援力量出动路线畅通。

由于大型机场的复杂构型,若未明确紧急出动情况下消防出动路线,很可能由于路线过于复杂或航空器占用跑道、滑行道等导致的响应时间增长。

3.4 标准通话

为提升应急救援响应精准度,应在该机制中建立四方联动电话标准通话,从联络方式上看,对发起方、接收方、指令发布、指令接收等应急通话用语进行明确;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也对突发事件信息传递的各项要素进行明确,无论是信息通报还是接收单位都能更清晰地掌握事件情况,以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4 总结

国际民航组织对于应急救援响应时间的要求对大型机场的复杂运行来说存在一定困难,由于大型机场消防站位置分散、指挥责任单一、协调部门繁多且道面构型复杂,为应急救援增加难度。本文通过建立制定“四方联动机制”,为空管塔台、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机坪塔台以及消防部门提供了有力的应急救援信息通报机制,该机制中分级响应、规定路线及标准通话的明确也为应急救援响应时间缩短带来了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 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4第I卷机场设计和运行[S].20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运输部.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规则[S].2016.

[3] 黎永志,于涛,娄健.机场应急救援的信息传递模型[J].民航学报,2019(6):6.

分享到:
[来源:中国应急救援责任编辑:王岩]
官方微信号:tezhongzhuangbei
立即关注特种装备网官方微信,
第一时间了解行业权威资讯和商机信息!
官方微博:特种装备网
关注我们,了解实时动态,与我们互动!
《特种装备采购指南》DM广告杂志直接投放全国公、检、法、司、安、武警和军队等系统后勤、财务装备、科技等部门及特种装备行业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