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
>
技术文章
>
正文
卫勤救援背心战技指标研究(组图)
特种装备网 发布时间:2015-12-28
分享到:

    摘要:

    目的:探讨卫勤救援背心的战技指标。

    方法:应用现场调研、文献研究的方法开展战技指标的研究。

    结果:卫勤救援背心结构设计科学,内容物品量齐全,具有环境适应性宽、标准化程度高和展收迅速等特点,可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卫勤救援的需要。

    结论:卫勤救援背心具有医学现场急救和卫勤救援的功能以及系统化与模块化的特点。

    关键词:卫勤;救援;背心。

    1引言

    近几年,四川汶川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灾难深重,危害巨大。据统计,每年因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造成经济损失在2000亿元左右,受灾人数为3亿~4亿人次[1]。这些灾害发生迅速,地形复杂多变,如没有合理可行的携行卫勤救援装置,极易延误“白金十分钟”的急救机遇期[2]。根据急救的基本要求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解放军、武警部队以及地方高校和医院均展开了相关急救背心的研制,但其适用范围各不相同,且有的性能相对有限[3-10]。现有救援体系缺乏配套轻便的携行卫勤救援装具,尤其缺乏模块化、集成化、技术先进的现场携行救援装备。因此,如何为武警官兵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先进的卫勤救援背心,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武警部队的救援生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

    2资料与方法

    2.1灾害救援调研

    课题组先后赴总后卫生部、武警总部卫生部、湖北总队卫生处、四川总队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调研,收集到全军和有关总队抗洪抢险、地震救援等相关卫勤保障资料。


    2.2文献研究

    利用卫生装备研究所图书馆、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总后卫生部卫勤研究室资料室和互联网,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地震救援、洪涝灾害救援、卫生防病、军队救灾的文献、杂志和书籍,熟悉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课题要求,利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综合、对比、推理等逻辑方法,寻找各种资料之间的联系,以尽可能发掘有用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揭示事物的规律。

    3结果

    3.1卫勤救援背心结构研究

    如图1、图2所示,本卫勤救援背心主要由正面左侧、正面右侧、背面等3部分组成。其中,正面左侧与背面、正面右侧与背面均由网状绳索相连接,穿着时类似普通前开式背心,穿着后由粘扣和纽扣将正面左侧与正面右侧相连接即可。救援背心正面的设置位置是:前面10个卫生包,分3层,从上到下数量依次为2、4、4个,其中第1和第2两层6个为可拆卸模块化卫生包,其余为固定式卫生包;背心背面两侧放置4个竖直的长条形小袋,中间放置上下2个较大的可拆卸卫生包;背心两侧主要是通过网状绳索穿过两侧小孔后相连接。背心卫生包结构图中标号同表1序号。



    3.2卫勤救援背心内容物研究

    武警部队在执行灾害救援任务时,卫生战士的现场急救工作内容应以《战伤救治规则》中所规定的6项技术为基础,根据早期灾害救援时的现场急救内容,对常用急救器材和药品进行筛选,选择操作简便、功能稳定、适用于非卫生专业人员使用的药品和器材,进行合理组配。卫勤救援背心内装物主要能满足包扎、止血、固定、通气等医学急救和饮水、能量补充等相关救援需要,可提高现场急救能力和应急机动救援的独立保障能力。卫勤救援背心内容物品量应满足3~4人的医学急救和救援需求,包括搜救、生命支持、包扎、止血、固定、通气、搬运等用品,初步拟定为:2个报警式止血带、2个三角巾急救包、2个透气透湿夹板、2套口咽通气管等器械、必要的急救药品及纱布以及高能量食品等(见表1)。

搜狗截图15年12月28日1448_5.png

    3.3环境适应性指标

    后勤卫生装备在使用中遇到的自然环境很多,应着重考虑的自然环境有:湿热(亚湿热)海洋环境、湿热(亚湿热)环境、湿热雨林环境、高原环境、干热沙漠环境和寒冷环境。 因此,卫勤救援背心环境适应性指标应兼顾上述复杂环境。


    ( 1 )使用温度:-41~46 ℃;

    ( 2 )储存极限温度:-55,70℃;

    ( 3 )相对湿度:95%(25℃);

    ( 4 )防霉、清洗:担架棉织物应具有防霉能力、无毒、便于清洗、耐洗消。符合GJB150.10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即霉菌试验。

    3.4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 1 )外型尺寸:救援背心S 、M 、L 等3型,按国家有关服装标准;

    ( 2 )展收时间:≯10s;

    ( 3 )质量:救援背心≯3kg ;弹性绷带敷料急救包符合《GJB113中国人民解放军单兵负荷量标准》;

    ( 4 )纬向断裂强度:≮1kN/5×20cm;

    ( 5 )经向断裂强度:≮0.8kN/5×20cm;

    ( 6 )耐水压:2000mmHg(1 mmHg=133.322Pa);

    ( 7 )透湿度:2000~4000g/(m2·d)。

    3.5 标准化

    ( 1 )研制工作应遵循《GJB1856—1994军事后勤装备研制及选型的标准化要求和审查》的有关要求。

    ( 2 )产品零部件标准化程度系数≮60%。

    4结论

    ( 1 )本课题开展的卫勤救援背心研制,具有集成化、系统化和模块化的特点,适用于卫生战士在卫勤救援行动中对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主要能满足包扎、止血、固定、通气等医学急救和导向、饮水、能量补充等相关急救,可提高现场急救能力和应急机动救援的独立保障能力。

    ( 2 )卫勤救援背心是武警部队率先研制的类似装备,在范围上超出了医学急救领域,另外还包括在救援过程中必备的便携工具;在内容上不同于先前研制的各种急救背心。

    ( 3 )根据不同的灾害,除公用模块外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专用模块(可拆卸),同时具有携带方便、展收迅速、穿着快捷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董谢平,沈录峰.国内外灾害医学救援现状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4):207-209.
    [2]何忠杰.白金十分钟—— —论现代抢救时间新概念与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4,24(10):745-746.
    [3]王琼,任兆生,石立勇等.飞行员新型降温背心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6):15-16.
    [4]杨永臣,何风秀,刘 蕾.多用途医用背心[J].医疗卫生装备,2001,22(1):55-56.
    [5]管彦军,李桂清,亓仲儒等.急救背心的研制与应用[J].医疗装备,2000,13(6):26-27.
    [6]年春志,王银屏,关玉华等.SF-Ⅰ型吸汗防潮背心的研制与应用[J].沈阳部队医药,2002,20(4):23-25.
    [7]袁衡新,杨俊华,侯 军等.辅以体外反搏的胸部充气背心辅助循环装置[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3,20(4):253-255.
    [8]顾心清.美海军舰艇被动式降温背心的研究现状[J].海军医学杂志,2004,25(2):191-193.
    [9]任兆生,石立勇,薛利豪等.飞行员新型降温背心冷却效果的评定[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6,7(2):124-127.
    [10]喻锡成,衡向峰,沈俊良等.背心式急救包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5):12-14.
    [11]陈昆洲.临床麻醉管理与技术规范[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0-79.
    [12]江观玉,徐少文.急诊管理制度与诊疗常规[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13]杨洁,欧阳明德,蔡铂.QFD中常用的决策方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3):105-107.
    [14]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2-78.   

分享到:
[来源:医疗卫生装备责任编辑:裘飞]
官方微信号:tezhongzhuangbei
立即关注特种装备网官方微信,
第一时间了解行业权威资讯和商机信息!
官方微博:特种装备网
关注我们,了解实时动态,与我们互动!
《特种装备采购指南》DM广告杂志直接投放全国公、检、法、司、安、武警和军队等系统后勤、财务装备、科技等部门及特种装备行业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