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上海首批五支航空应急救援队伍确立!第十届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国际会议成功召开(组图)
特种装备网 发布时间:2021-06-01
分享到:

上海首批五支航空应急救援队伍确立!第十届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国际会议成功召开(组图)

2021年5月29-30日,第十届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国际会议(CAMRIC)在上海成功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通用航空协会筹备组指导,由中国信息协会通航分会、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联盟、上海通用航空行业协会、航空救援网主办,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营销中心、上海市东方医院协办,上海野石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承办。会议还得到了多家国际国内通航和医疗服务机构的大力支持,包括德国汽车俱乐部直升机紧急救援服务(ADAC)、美国航空医疗服务协会(AAMS)、澳大利亚航空医学协会(ASA)、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分会、天津大学灾难医学研究院、北航通航产业研究中心、沈阳航空航天通航发展中心以及半岛、重庆、广东、秦巴山航空医疗救援联盟等。

本次会议围绕主题“新时代 新发展  新使命——航空医疗救援助力十四五发展”进行探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玉金、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杨晓东、中国通用航空协会筹备组组长丁跃、中国信息协会通航分会会长王砥、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联盟理事长李金年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商飞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杨洋、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洪涛、原空军作战部副部长刘岚分别作题为“《ARJ21医疗机助力航空医疗救援发展》”“《建设器官转运及移植救援空中运输体系》”“《搭建航空医疗救援服务平台助力产业腾飞》”的主题演讲,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崔勇、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副院长马圣奎分别作题为“航空医疗救援经验分享”“长三角航空医疗救援基地建设”“十四五航空医疗救援发展使命”的重要发言。

大会还设立了特邀嘉宾对话环节,近20位业内专家围绕“如何打造以医疗机构为平台的航空医疗救援服务模式”“我国航空医疗救援服务市场发展”和“我国航空医疗救援生态圈探析”三个主要议题展开了台上台下的互动讨论,观点鲜明、内容丰富。而因受疫情影响,特邀德国ADAC经营层高级决策顾问Dr.Erwin,澳大利亚ASA总裁David Waters,中国西非共体商会执行委员会主席Ibrahim Bashiru分别通过短视频或贺信的形式表达了对会议的支持和关注。

正值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国际会议(CAMRIC)十周年之际,本次会议还有几大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上海市社会化航空应急救援专业队暨人民防空空中救援专业队授牌仪式,市人防办汪耀明副主任和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杨晓东副局长出席授牌仪式,确立了首批五支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其中包括中信海直、中瑞通航、和利通航、新空直升机和啸翔通航。

二是航空医疗救援服务平台上线。航空医疗救援服务平台建设,旨在探索加快我国航空医疗救援服务模式形成。国外航空医疗服务已经打造出了成熟得体系和模式,可以实现黄金十五分钟到现场得及时有效救助,目前中国的现状是航空医疗在国内老百姓中普遍使用率不高,认知不足,或者有服务需求却找不到呼叫平台,而通航公司有飞机又不能得到有效和最优化利用。为此,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联盟联合多方力量,打造一个第三方的呼叫平台,实现需求和供给方的有效衔接和平衡,希望让老百姓找得到地方叫服务,满足老百姓的生命保障需求。同时,通航公司有了服务需求,才能够多购飞行器,从而解决其自身的生存条件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三是围绕航空医疗救援的多个项目合作签约。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国际会议作为业内重要的交流合作平台,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航空医疗救援行业发展,促进该领域的项目洽谈和签约合作,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项目成果的展示窗口。通过云南航空医疗救援转运服务项目实施可以为云贵川地区有效地解决出行不便、治病就医及接受救援较难的问题,让老百姓更多使用空中转运服务,及时高效得到救治,让当地人民生命健康更有保障。而通过通航公司入网合作协议和立体化救援合作项目等的实施,又可以帮助建立立体化救援网络,打造海陆空相结合的立体救援体系。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联盟与深圳市无人机协会也达成合作共识,未来将在行业资源整合、专家协助、项目合作等多方面共同推进无人机空中救援。

四是《2020-2021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市场发展报告》发布。为尽可能客观地反映了我国航空医疗救援市场的年度发展态势,编写人员进行了大量前期调研工作,从六个方面进行分类,包括行业动态、相关政策法规更新、地方政策及行动、国内参与航空医疗救援主要通航单位及主要医疗机构、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联盟动态、行业问题及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也因此得到了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天津大学灾难医学研究院、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分会和中国通用航空协会筹备组的相关学术支持。迄今为止,该报告已连续编印五年,作为航空医疗救援市场的年度报告,希望可以成为回顾“十三五”期间航空医疗救援市场发展历程和成就的系列橱窗,也可为业界有关部门补充完善相应部分的“十四五”专项规划提供参考。

上海首批五支航空应急救援队伍确立!第十届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国际会议成功召开(组图)

会议同期还召开了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联盟(CAMRA)第一届五次会议,大家就联盟近一年及“十三五”期间的工作做了回顾和总结,对今后工作及“十四五”发展重点展开讨论,梳理出未来工作重心,工作发展方向,和瓶颈突破的具体举措。特别强调联盟的宗旨,做好政府的助手、市场的推手、企业的帮手,联盟的工作重心一定要围绕宗旨,服务通航产业,服务中国航空医疗救援产业。

上海首批五支航空应急救援队伍确立!第十届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国际会议成功召开(组图)

5月29日晚还举行了第五届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国际会议颁奖典礼,对行业内二十多个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机构、团体和个人颁奖,包括医院、院前急救机构、通航公司、明星救援机型等多个奖项,奖项的设置很大程度上鼓舞了中国航空医疗救援从业者在新时代,新时期创新发展,促进中国航空医疗救援事业迈向新高度的信心。

5月30日,上海市东方医院分论坛,主要围绕“长三角航空医疗救援基地建设与发展”进行了主题研讨。作为航空医疗救援领域内的典型代表,会上青岛市急救中心盛学岐主任、巴彦淖尔市医院杨志平院长、十堰市人民医院柯尊宇副院长、武汉亚心总医院金凡主任、浙医二院的潘胜东主任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开展、航空医疗救援的发展路径,分享了成功经验,使参会代表颇受启迪,有助于不同区域的航空医疗救援发展模式的创新。同时多位业内领导和专家也就建设长三角航空医疗救援基地的意义、价值和如何实施进行了深入探讨,建言献策。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在会上也表示,东方医院虽然在应急救援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更希望可以尽快优化空中救援的布局,强化与多家医院的合作,共同搭建一个能够辐射长三角的网络救援体系,让江浙沪皖的老百姓更多的得到救助机会,同时让需要的病人在更短时间内转运到适合的专科医院,得到更加有效的确定性救治,实现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会代表都真诚希望中国的航空医疗救援能够更早惠及普通百姓,早日实现黄金十五分钟救助,让更多生命得到保障!

上海首批五支航空应急救援队伍确立!第十届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国际会议成功召开(组图)

分享到:
[来源:通航在线责任编辑:孔珊珊]
官方微信号:tezhongzhuangbei
立即关注特种装备网官方微信,
第一时间了解行业权威资讯和商机信息!
官方微博:特种装备网
关注我们,了解实时动态,与我们互动!
《特种装备采购指南》DM广告杂志直接投放全国公、检、法、司、安、武警和军队等系统后勤、财务装备、科技等部门及特种装备行业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