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乘员头盔
GB 811-2010
前 言
本标准的第4章的4.1.2(d项除外),4.1.5、4.1.6、4.2,第7章的7.1为强制性的,其余均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A类头盔的刚度性能、头盔固定装置稳定性等指标参照了ECE 22-2002《摩托车防护头盔》,B类头盔的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指标参照了日本标准JIS T8133-1994《摩托车和机动自行车的驾驶员和乘客用防护帽》和中国台湾标准CNS 3902-92《骑乘机车用安全帽》。
本标准代替GB 811-1998《摩托车乘员头盔》。
本标准与GB 811-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和修改了部分术语及定义(本版第2章)。
—按头盔的性能对头盔进行了分类(本版第3章)。
—增加了头盔刚度性能要求、头盔固定装置稳定性要求,修订了头盔突出物、佩戴装置、护目镜、保护区、视野、吸收碰撞能量性能、穿透性能等部分内容(本版第4章)。
—规定了增加项目的试验要求(本版第5章)。
—重新编写检验规则,对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分别作了规定(1998年版的第7章,本版的第6章)。
—增加对头盔种类的标识(本版第7章)。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道路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上海和汇安全用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俞春俊、秦东炜、杨有涛、郑根朝、徐祥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811-1989、GB 811-1998。
全文附件:摩托车乘员头盔
分享到:
[来源:头盔责任编辑:张建威]

官方微信号:tezhongzhuangbei
立即关注特种装备网官方微信,
第一时间了解行业权威资讯和商机信息!
第一时间了解行业权威资讯和商机信息!

官方微博:特种装备网
关注我们,了解实时动态,与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