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之战埋下的地雷多年困扰着当地居民,让他们苦不堪言。继1992年、1997年两次大规模排雷作业之后,今年11月3日,为进一步解决边境雷患,中越边境启动第三次扫雷行动。和以往不同的是,扫雷机器人首次参与,担当了此次排查重任。
扫雷机器人的启用,无疑大大降低了官兵排雷工作的危险系数,也引发了各新闻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但是这扫雷机器人究竟是何方神圣?来自哪里?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uBot-MCR-A20扫雷机器人
这位冲锋陷阵的扫雷机器人是由专注特种机器人的研发8年之久的上海合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定制开发。该公司在智能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警用装备产品等领域颇有建树,与国内兵器装备、航空集团、航天集团、研究所及高校合作,开发了多种特种机器人。此次中越边境的大扫雷,并不是合时机器人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公司旗下的排爆机器人uBot-EOD系列已经在2010年的世博会及各地市公安机关服役。
据合时智能科技的创始人兼CEO卢秋红博士介绍,此款扫雷机器人的产品型号为uBot-MCR A20,操作者可远程操控其运动与手臂动作,让它移除地表的地雷、手榴弹及其他爆炸危险品。是以合时旗下的中型排爆机器人uBot-EOD-A20为原型,为提升抓取和移除地雷的性能,在手爪设计等细节上做了特别定制,更加适合雷区作业。卢秋红博士是该产品的总方案设计师,她给记者透露扫雷机器人上还将继续改进和优化,实现自主探雷、自主抓雷等先进功能,并且实现机器人的主体在遭遇地雷爆炸时不会损坏。
机器人采用精密加工的航空级铝合金机身,重约90KG,负载能力可达100KG以上。控制采用无线远程操控方式,由OCU(Operator control unit)在100米左右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机器人上共有4路CCD相机,分布在前视、手爪上下及监控云台处,所有的传输图像以画中画形式呈现给操控者,以便及时对机器人和机械臂下达指令。视不同的运行速度,uBot-MCR A20可在2—4小时内进行巡航。
模块化设计
uBot-MCR A20机器人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的理念,整个系统由机器人移动本体、机械臂、云台监控系统组成。各部件之间采用快速连接,具有标准的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和通信接口,可以快速拆卸和安装,方便更换和部署。
履带式行走机构
行走部分,uBot-MCR A20采用“轮+履带”的复合装置,可在泥泞地、灌木丛及沙石地等作业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的恶劣环境中扫雷作业。IP65全天候的防护等级,即使在水中也能正常执行任务。uBot-MCR A20还可攀爬30°以上的楼梯和35°以上的斜坡,跨过0.4米的沟渠,翻跃0.25米以下的障碍,迅速适应中越边境亚热带山岳丛林的环境。
六自由度机械臂
uBot-MCR A20带有六自由度的机械手臂,臂展达1.6米,可抓取最大15KG的爆炸物,操控终端通过一键操作,即可实现手臂伸展、抓取和复位的功能。手爪采用三指结构,非常易于地雷和手榴弹等物品。手臂轻巧,也方便伸到十分狭窄的区域进行作业。
以下为独家视频展示:
合时集团工作人员正在测试扫雷机器人的抓取
![](/static/image/erweimaweichat.jpg)
第一时间了解行业权威资讯和商机信息!
![](/static/image/w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