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由深圳市达辰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辰威科技集团”)牵头起草、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组织编制的《智能防撞桶团体标准》(标准编号:T/CACEM 47-2025)正式发布。该标准汇聚了交通科技、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的多家权威单位,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管理,提升交通安全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与防护效能。
这一标准的落地不仅填补了国内智能交通安全设施领域的技术空白,更标志着我国在道路安全防护领域迈入智能化、标准化发展的新阶段。作为该标准的牵头起草者,达辰威科技集团凭借深耕行业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与创新实践,再次彰显了其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引领地位。
一、破局行业痛点:从无序到标准,智能防撞桶迎来“中国标尺”
传统防撞桶作为道路安全的基础设施,长期存在功能单一、被动防护、运维低效等痛点。随着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防撞设施的智能化需求激增。然而,行业因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技术兼容性差、数据孤岛等问题频发,严重制约了智慧交通的规模化落地。
《智能防撞桶团体标准》的出台,首次从技术参数、功能定义、数据交互、安全规范等维度为行业树立权威标尺。标准明确了智能防撞桶的“感知-决策-预警-联动”全链条技术要求,涵盖环境适应性、通信协议、能源管理、信息安全等关键指标,为产品研发、场景应用和行业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专家指出:“这一标准将加速淘汰低端产能,推动行业从粗放式竞争转向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覆盖“技术研发-检测认证-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全产业链,确保标准兼具创新性与落地性。
三、技术引领创新:达辰威科技集团定义行业“智护”新标杆
达辰威科技集团作为标准的核心起草单位,凭借在智慧交通领域十余年的技术积淀,将多项自主研发成果融入标准制定。标准中三大技术亮点尤为瞩目:
1.智能感知融合:首次提出“毫米波雷达+视觉识别+边缘计算”的多源感知方案,实现百米内障碍物精准探测与分类;
2.主动防护升级:突破传统防撞桶被动吸能模式,创新集成声光预警、远程联动控制功能,事故响应速度提升至毫秒级;
3.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从生产部署到运维回收的闭环标准体系,设备在线故障诊断准确率达98%,运维成本大幅降低。
四、赋能产业生态:标准化驱动万亿级市场加速成型
《智能防撞桶团体标准》的发布,正在引发行业连锁反应。据测算,到2027年,我国智能防撞设施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带动车路协同、高精定位、云控平台等关联产业形成万亿级生态圈。标准实施后,全国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重点区域将率先推进智能防撞桶的规模化替换,大幅度减少二次事故的发生,挽救数千个家庭。
达辰威科技集团同步联合上下游50余家合作伙伴,构建从研发到服务的全产业链联盟。目前,其智能防撞桶已在全国20余个省市落地,助力京港澳高速、深圳智慧交通示范区等项目实现事故率下降显著成效。
五、迈向全球舞台:中国标准引领智慧交通未来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碳中和目标驱动下,达辰威科技集团正加速推动标准的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接轨。“标准的发布不是终点,而是技术迭代的新起点。”达辰威科技集团透露,下一代智能防撞桶将深度融入数字城市系统,通过AI自学习实现道路风险的预测性防护。未来三年,集团将继续加大投入研发基金,携手各大科技巨头探索“防撞设施即服务”新模式。
从技术突破到标准引领,从产业升级到全球布局,达辰威科技集团正以创新之姿重塑交通安全新范式。《智能防撞桶团体标准》的发布,不仅是中国智慧交通发展史上的重要注脚,更彰显了科技企业以标准之力守护民生安全的担当。在通往“零伤亡道路”的征途上,达辰威科技集团将继续以标准为矛、以创新为盾,为全球交通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关于达辰威科技集团
深圳市达辰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市威尔电器有限公司与深圳市达城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合并重组而成的智能设备制造企业。
威尔电器成立于1997年,是智能执法装备领域知名企业,先后参与过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多款酒精检测、毒品检测产品的创新技术,引领行业发展,产品及服务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达城威成立于2013年,是专业从事移动警用设备及物联网平台研发、生产、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单警执法视音频记录仪、4G/5G执法记录仪、数据采集站、智能装备柜、车载终端等产品上,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更新的客户需求,全新组建的达辰威科技集团推出DCW品牌(Digital、Creative、World)将秉持诚信、负责、奋斗、创新的核心价值观,肩负让行业更智慧,让社会更安全的使命,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装备制造商,提供创新的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数字化生活体验。

第一时间了解行业权威资讯和商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