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7.9级地震。中国救援力量迅速响应:集结、飞赴、抵进、施援……在曼德勒、在内比都、在仰光等地,展开紧张有序的救援工作。
星夜疾驰,中国救援队跨国救援
中国和缅甸是同甘共苦的命运共同体,两国人民胞波情谊深厚。中方愿向缅方提供需要的帮助,支持灾区人民早日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习近平主席向缅甸领导人敏昂莱致慰问电
3月29日早上7点,距地震发生仅18小时,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率先抵达缅甸仰光,成为首支抵缅国际救援队
同日,应急管理部派出中国救援队82名队员,包机前往缅甸
当日晚9点,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也抵达仰光。此外,来自云南、浙江、深圳、上海等中国各地的民间救援力量也纷纷驰援缅甸。
中国救援队伍们在抵缅后全力奋战,不放过任何一丝发现生命迹象的可能,前方也陆续传来令人欣慰的消息:据应急管理部消息,截至当地时间4月1日8时,中国救援队伍在缅甸受灾严重的曼德勒市持续开展救援工作,共搜救出8名幸存者。
争分夺秒!科技赋能生命救援
面对复杂多变的灾区环境和艰巨的救援任务,中国救援队员们既要争分夺秒,更要借助科技力量充分发挥科学专业的优势。其中,EARMOR耳魔 M31 Plus 战术耳机作为队员们的重要装备之一,在本次救援行动中为队员们提供高效稳定的听力保护和对周围环境的准确感知。
作为国内领先的战术装备品牌,EARMOR 耳魔系列战术耳机早已成为全球众多一线作战部队的标配。而此次随中国救援队赴缅的 EARMOR M31 Plus,也正是耳魔旗下畅销多年的热门口碑款之一。
〓 中国赴缅救援队&耳魔 M31 Plus 耳机
无"声"战友,M31耳机实战价值凸显
那么问题来了,M31 Plus 耳机为什么能获得包括中国救援队在内的全球众多一线作战部队的一致青睐呢?自然是靠它所具备的六大过硬技能——
1.专业降噪,筑牢听力安全防线:在救援现场,机械作业的轰鸣声、各种救援工具的作业声和余震引发的建材坠落声……等各种高强度噪音相互交织,长时间置身其中,极易造成救援队员们的听力损伤。而 M31 Plus 耳机搭载的高性能数字降噪芯片能实现毫秒级响应,当识别到高于82 分贝的危险噪音时,将在0时间差内极速压波至听力安全范围内,有效守护听力健康;
2.人声优化追踪,增强环境感知:基于耳魔“AIC”智能数字芯片的驱动, M31 Plus 耳机通过人声优化追踪算法,能够放大特定的细微环境音,增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和求救信号,为救援工作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3.巧添小配件,激活通信功能:只需另外购置 S27 Y型线和 S10 悬臂麦克风, M31 Plus 耳机即可实现无线对讲的通讯功能,实用性直接拉满;
4.模块化设计,灵活性满分: M31 Plus 耳机采用快拆式结构设计,三秒内即可完成拆装,可灵活快速切换成头盔、后颈等佩戴形式,满足更多任务场景的使用需求;
5.多场景模式,适应多元需求:M31 Plus 耳机提供 5 档常规拾音降噪模式和 3 档隐藏耳塞模式,满足从日常巡逻、靶场训练和极端对抗所需,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进行自定义调节;
6.舒适佩戴与耐用性:M31 Plus 耳机采用了轻量化设计,保障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IPX5 级防水防汗,军规级坚固材质能经受极端环境的考验,确保在救援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陈毅元帅当年在《赠缅甸友人》中写下的诗句,如今在这次缅甸震区的救援行动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也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道义与担当。
救援仍在持续,奔波的是中国救援队的身影,闪耀的是人道主义的光辉。而耳魔 M31 Plus 耳机作为这场救援行动中的“无声战友”,也将持续为救援队员们保驾护航。

第一时间了解行业权威资讯和商机信息!
